商廈價值恐縮6萬億

來源:東方日報

日期:2023-07-14

全球興起混合辦公 拖累需求降空置升

新冠疫情改變人們上班和購物習慣,拖累商業樓宇的估值。麥肯錫全球研究所(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)發表報告,直言疫情以來的混合辦公模式,導致市場對寫字樓空間的需求下降、空置率上升,其研究覆蓋的全球9個「超級巨星城市」(Superstar cities)的商廈價值,或縮水達8,000億美元(約6.24萬億港元)!

該9大超級巨星城市分別為中國北京和上海;美國紐約、三藩市、休斯敦;英國倫敦;法國巴黎;德國慕尼黑及日本東京。

倫敦一周僅3.1天回公司

更甚的是,根據報告,上述8,000億美元的估值損失,是以溫和情景下(Moderate scenario)計算,即從2019到2030年商廈價值收縮26%。在嚴重情景(Severe scenario)下,收縮比率更達42%。而且,該研究所警告,如果利率加快上升、受困公司加快賣產減債等情況出現的話,其影響將可能會更大。

報告指出,疫情期間員工在辦公室上班率大幅下降。由於不受日常通勤的束縛,遷離城市核心區居住的人數在疫情爆發期間大幅上升,而遷入的人數也在減少,禍及城市商店的營業額。例如紐約市在2020年中至2022年中減少5%人口,三藩市減少6%。現時市內商店、商場人流較疫情前更少一至兩成。

雖然遷離市區核心的趨勢在近期減慢,但研究發現,已離開的人很少會回來,城市商店的表現也不會完全恢復。

在本次研究的受訪者之中,37%表示每周會有5天到辦公室上班;有7%表示已完全採用遙距上班模式,不用通勤到辦公室。餘下56%受訪者則採混合辦公模式,每周只需回辦公室一至4天,當中以倫敦受訪者平均一周回公司3.1天最少;美國紐約平均為3.6天;上海和北京則平均為3.7天和3.9天。

2030年需求或最多跌38%

據估計,在溫和情景下,到2030年9大城市對辦公空間的需求將較2019年減少13%;在嚴重的情景下,最受影響的城市需求更會大幅下降38%。

事實上,大型企業要減省使用商廈樓面的消息近期時有聽聞。例如上月有消息指,滙豐控股(00005)為縮小英國總部面積,計劃於2027年遷離倫敦金絲雀碼頭總部,搬遷至聖保羅附近的原英國電訊集團總部。

至於本港,上月初更有消息指,中環核心區的某地標式甲級寫字樓空置率達25%;另一即將在本年內落成啟用的中環甲級商廈,出租率更僅得三成。

麥肯錫研究院坦言,混合辦公模式不會消失,但城市和物業本身可以用混合模式去適應。例如將商廈所在的社區規劃成多種用途、建設更多有多種用途的商廈和零售物業等。

注:資料及圖片均來自網絡,由malimalihome整理排版
聲明:轉載旨在分享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速聯即刪
微信扫一扫
关注MaliMaliHome公众号

樓盤推介